公眾對文物仍很隔膜
這首先得了解一下節目外的現實背景。雖然每個省份都有省級博物館,大部分城市也有博物館,但總體而言,公眾離文物的距離還是很遙遠,大部分人對文物也非常隔膜。
為什么與文物隔膜?
一是博物館建設不足。從總量上看,我國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人均博物館擁有量也仍居世界后位。像美國有35000家博物館,數字遠超星巴克和麥當勞,博物館自然就成了美國人生活的一部分。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博物館建設速度不斷加快,但總數只有5000余家,而人均年參觀次數不足1次。
《國家寶藏》以新形式達成公眾與文物“溝通”
《國家寶藏》火了,就在于它成功完成了“溝通”這一使命,讓文物抵達公眾,讓公眾了解文物。
看了第一期節目,一個感覺就是燃。不得不承認,無論是舞美效果、配樂還是節目編排,再挑剔的觀眾都會心服口服?!秶覍毑亍吩谶@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夠精致、大氣、動人。
《國家寶藏》的走紅在于“慢”
不過,《國家寶藏》的走紅也不是孤立現象。一段時間以來,文化類綜藝節目成為熒屏新現象。在這之前,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湖南衛視的《百心百匠》,浙江衛視的《中華好故事》等,都有不俗口碑。
這歸功于節目制作的“慢”。慢,對應的是快。曾幾何時,“快”才是電視綜藝節目的主要特色,競技類戶外真人秀是熒屏上最熱門的綜藝節目類型,其節目形式都是明星拿著任務卡組團闖關做游戲。
如何讓文化影響更多人,還任重道遠
《國家寶藏》火了,不過火到什么程度?事實是,相較于以往寂寂無聞的文化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互聯網的話題多,討論多,但如果跟大熱的戶外真人秀綜藝相比,還不是一個量級的。
討論多,其實只是議程設置的結果,并不代表著這檔節目具有全國熱度?!秶覍毑亍返氖找暼后w以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為主,他們剛好也是社交媒體上掌握著主要話語權的群體,這就造成了《國家寶藏》在社交媒體上非常熱鬧的場景。
加之《國家寶藏》采用了明星策略,像王凱、李晨都屬于流量特別大的明星,粉絲效應下很容易就應者云集。
B站一直有種調侃的說法,叫做“敵在我宣”,內里是對主流媒體節目的高姿態的無奈。
年輕一代的網絡用戶對于人文社科、自然物理、歷史知識方面的文娛需求其實很高,如今的“90后”“95后”是素質教育的一代,他們成長于遍地興趣班的初期,父輩為其積累的物質水平解放了精神需求,平均文化綜合素質是高于上一代的。他們希望有相應節目能夠滿足這種更高的節目要求。
國內的節目,年輕人無法進入的最主要原因,不是內容晦澀,而是姿態甚高。通俗來講就是不接地氣,如同政治老師一樣將節目變成了課本。
國內的年輕人群體看著國外“BBC”拍攝的妙趣橫生的紀錄片和俄羅斯以快剪方式拍攝的酷炫國家宣傳片,發出了“敵在我宣”的嘆息。
背后的意思是,不是我們不愛看這些,而是你們做的太死板,一看就想睡覺啊大佬!
如果說《國家寶藏》的第一大看點是鎮國之寶和它們背后的故事,那么這檔節目的一大驚喜無疑是在追溯完“前世”之后讓人看到了它們的“今生”。27組素人“守護團”將講述他們和國寶的故事。
首期節目中,國寶守護人梁家輝從國寶石鼓引出了故宮守護人梁家五代父子的故事。1931年,故宮決定將一萬三千箱文物南遷。梁家第一代故宮守護人梁廷煒輾轉全國各地,將石鼓護送到南京??箲饎倮?,他的兒子又將石鼓毫發無損地運回了北京。如今,梁金生老先生作為梁家第五代故宮守護人繼續守護著石鼓和故宮的其他文物。
梁老先生在故宮工作了36年,最近的七年,年近古稀的他只做了一件事——他數出了故宮文物的總數,186萬余件。當被問到“七年時間只干一件事,不覺得枯燥嗎”的時候,梁老先生的一句話打動了無數觀眾:“我看上去是在數數,其實我數的是前輩們的付出和犧牲。如果不是我祖輩那一代人在南下的路上保護了這些文物,我哪有數字可以數?”
節目除了明星現場,還專門設置了一個第二現場,由來自全國東南西北的9大博物館館長組成了“第一點評天團”。
他們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于蕾說:“為了盡可能讓節目內容更準確,我們除了邀請9大館長,還找了一些文博界的大V參與創作。同時,還請北大考古系的老師和博士生們作為長期顧問?!?
據說,故宮的這一期,一周前就在故宮組織了一個有二十多位專家參與的看片會,經過所有的專家一起嚴審之后,節目組再次進行了一些修訂。